永利宣琎楠博士在《Biomaterials Advances》上發表研究成果

發布者:3044am永利集团發布時間:2023-06-26浏覽次數:867

近日,永利宣琎楠博士團隊在MXene抗菌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知名期刊《Biomaterials Advances》(原名《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Materials for Biological Applications》)(IF8.457;中科院大類學科工程技術一區,Top期刊(202212月最新升級版))上發表了我校為第一通訊單位,題目為“NIR-dependent photothermal-photodynamic synergistic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for titanium carbide nanosheets intercalated and delaminated by tetramethylammonium hydroxide”的研究論文(https://doi.org/10.1016/j.bioadv.2023.213492)。這是宣琎楠博士繼去年十一月底在Analysis & Sensing上發表綜述“Engineering of Interfaces with Tetrahedra DNA Nanostructures for Biosensing Applications”https://doi.org/10.1002/anse.202200100)之後取得的又一篇研究成果。

由細菌病引發的外源性傳染病已經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嚴重威脅了人類的健康。更嚴重的是,随着抗生素濫用加劇,細菌耐藥問題越發突出。而多重耐藥細菌在醫院或社區的廣泛傳播,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性與日俱增。因此,制備具有低耐藥性光熱-光動力學協同抗菌策略的納米材料對遏制緻病菌的傳播至關重要。

鑒于此,宣琎楠博士基于四甲基氫氧化铵(TMAOH)嵌入與剝離策略,成功制備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以及光熱-光動力協同抗菌活性的二維Ti3C2納米片。與傳統的HF或原位HFHCl+LiF)剝離的Ti3C2納米片相比,此策略制備的Ti3C2納米片表現出更強光熱-光動力協同抗菌效率。進一步深入研究表明,此Ti3C2納米片抗菌機制多樣化,不僅對靶細菌黏附能力強,而且在近紅外光NIR照射下會升高溫度促進活性氧(ROS)生成從而協同破壞細菌膜結構,導緻細菌内容物洩漏,增強抗菌活性。因此,基于TMAOH的嵌入與剝離策略制備的Ti3C2納米片作為一種有效的二維廣譜抗菌納米材料展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永利宣琎楠博士為論文第一通訊兼共同第一作者,3044am永利集团為第一單位。該工作得到了李宏教授、王秀章教授、劉美風教授、劉易斯副教授以及李中副教授的大力支持與悉心指導。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的資助。

作者簡介:宣琎楠,工學博士,20186月獲得蘇州大學材料學博士學位。現為3044am永利集团講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液相選擇性刻蝕剝離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MXene納米片以及抗菌機制的研究。先後主持1項教育廳指導項目,參與1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已在Angew. Chem. Int. Ed.Biomaterials AdvancesACS NanoAnalysis & Sensing等國内外知名期刊發表論文13篇,其中一作5篇,一作文章引用達338餘次。

論文鍊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772950823002157?dgcid=author